“放逐的最深处,灵魂里最后一个鲜血四溅的房间。”
弗拉门戈是流浪者的艺术,是被放逐的灵魂,血红的,恍惚中又是黑色的。绍拉的《卡门》既不是梅里美的小说的搬演,更不是比才舞剧延续,而是用弗拉门戈的华丽外衣包裹的,对“西班牙的异国情调”的深层结构的质疑。用双重套层的戏中戏结构,连接影像空间和舞台空间,用他者所赋予的文化性格(法国人创造的卡门等)来讲述一个虚假迷幻的本土化故事。
“卡门”是西班牙文化的一种微妙异化,是民族文化的特征虚假,因此在绍拉的《卡门》中
我看完了一个纯英文字幕的西班牙电影。没有使用西班牙字幕,记得可爱的华仔点名的时候说过,学西班牙语没前途,穷,我有很认真的听老师讲话。
次要原因是《卡门》太冷门,没有中文字幕(微笑)。
故事很简单,安东尼奥是一个舞剧导演。他在寻找他需要的舞台剧《卡门》里的女主角卡门,众里寻他千百度,未果,自然只有踏破铁鞋才能有得来全不费工夫的运气。他在一个舞蹈班里遇到了迟到的卡门,恰好,她的本名就叫作卡门,真是戏剧性双关,好像在说“我就是你的真命天女”。于是他被卡门的野性和自由气息给吸引了,遂择之。随即很快爱上了这女娃,于是两人缠绵。然后女娃的丈夫就出狱了,卡门对安东尼奥说“我只对你有感觉,我老公只是想要一笔钱”,安东尼奥从之。十分钟不到后(电影时间),安东尼奥看到卡门在试衣间看到卡门和另一个男人偷情。安东尼奥大怒,让他们滚,可卡门真正要走的时候他又说“我爱你,爱死你了,baby你就是我的唯一”,然后两人又相拥了。之后马上转到到了最后一场戏,在排练中,卡门又同另一个男人做出暧昧举动
看《卡门》的时候经常分不清究竟哪些是戏中戏,哪些是人物们真实的生活,后来才慢慢意识到这种“戏如人生”的观念,恰恰就是影片刻意营造的氛围。程蝶衣说,不疯魔,不成活。我们分不清,戏中人自己也未必分得清。
入戏的人在舞台上在荧幕里用的都是自己的真感情,来得太快,也消散得太快。总觉得演员是很危险的职业,每个人的心脏都是有耐受度的,工作的时候体验了那么多的大开大阖,不知道还能匀出多少情绪分给自己的真实生活。
谁都没有想到,最后卡门又爱上了斗牛士,她说,我不爱你了,转身就走
关于如何在电影中复活,复制,再现——随你怎么说吧——戏剧舞台,不长不短的电影史上有两个经典的教材,一个是火热了许多年的台湾导演赖声川的电影版《暗恋桃花源》(1992),另一个就是西班牙导演卡卢索•绍拉(Carlos Saura)的《卡门》(Carmen)。
无论电影还要怎样前进,戏中戏的魅力都不会过时。在电影中复活传统的戏剧,很有点窥探“豪门八卦”的味道:当戏剧表演被框在一个更大的银幕边框中时,我们就会看到许多在戏院观众席的黄金位置上也看不到的角度
在中央台看了两遍,在Alliance看了一遍,还是意犹未尽。在某书店见到了Dvd,鬼使神差地没有买,谁知以后竟是一片难求,天人相隔(请原谅我糟糕的抒情方式)。
感觉这部片子把歌剧的音乐和它自身的舞蹈场面和情节发展结合得天衣无缝(说得有点夸张),三者相互呼应,相互推动。印象深刻的是暴风雨到来前的间奏曲,两人之间如此柔情脉脉,风光旖旎。还有Près des remparts de Séville伴奏下的双人舞,奔放狂野让人心醉神迷。云雨缱绻散,Carmen离去后Antonio眼前出现的幻影,黑色面纱下勾魂的双眼充满着悲剧结局的暗示。
让我叹息的却是Antonio。影片开头就已经点明,他为舞蹈放弃了几乎其它所有东西,包括男女之爱。他憔悴的脸上,一双眼睛被对舞蹈的激情烧灼得闪闪发光。直至他遇到了Carmen,和歌剧女主角同名的不羁女子。他和她不知疲倦地舞着,自己却渐渐失去了舞蹈的动力。他向她恳求:我们厮守在一起就够了,不要再跳舞了。这时他已经为她放弃了曾视为自己生命的东西。
她原来却是已经结婚的人,而且婚姻不能束缚她不与别人发生关系。她见异思迁
一、镜式文本与历史反思
本片取材于1846年出版的梅里美的小说《卡门》,将“后来演变成艺术滥调和程式的那套具体化和普遍化了。”小说与电影共同形成了外国人心中的“西班牙的特色”的重要来源。同时它们相互折射与映照,影片成了《卡门》极为直观而奇妙地呈现了当代西班牙文化的镜像迷宫。
二、人物迷失与社会迷询
安东尼奥追求与爱恋的是女主卡门与小说内的卡门。他的卡门之恋是一场影恋,是对殖民文化的落网。最后一段舞台戏后,卡门被推入门后,消失在舞台视野,安东尼奥在盲区杀死了卡门
“卡门”别样风格!殖民文化里的镜式迷失
转载请注明网址: https://www.qztxs.com/a/34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