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推荐你一部剧,看的时候我一分钟都舍不得快进。”

 

这样的安利,我劝你一个字也别信。

 

不可否认,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几部足够封神的老剧,这些“神剧”的唯一判断标准,就是不管刷几遍都不会腻

但看不腻是一回事,全程不快进又是另一回事。

 

另一个无法辩驳的事实是,越是好剧,观众眼里越揉不得“沙子剧情”。

 

甭管多神,总有那么一个片段、一段剧情,让人万分嫌弃甚至厌恶至极,怕是第100次重刷,依然会被悄无声息地偷偷从进度条上抹去。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甄嬛传》,这部全国人民重温次数加起来能绕地球两圈的“经典老番”,最受观众唾弃的就是甄嬛出宫、跟果郡王情投意合的“甘露寺宫外孕”篇

尽管这段经历是促成甄嬛回宫复仇黑化的关键,然而其中漫长的恋爱戏码,却丝毫不受观众的待见。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有观众是不满于果郡王的选角。

 

有位原著党说起这位拉胯的果郡王就咬牙切齿,因为在没看剧版之前,这个深情款款的角色曾经是她心目中的白月光。

问题就在于,荧幕上“既不够倜傥也不够英俊”的选角,让她那点少女遐想立刻坠到了谷底,还不带一点仰卧起坐的可能性。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这位果郡王还有一点驼背

 

杀完了原著党,果郡王又用演技在剧粉心上捅了一刀。

 

讲道理,如今能让观众无限循环的剧,不说情节滴水不漏,但“演技在线”这一条算得上是标配。

可果郡王这个角色,偏偏就像是一辆混进跑车堆里的拖拉机

深情起来吧,像色迷心窍;冷峻起来吧,又像是遁入了空门。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观众本就不想在宫斗戏里看大段玛丽苏恋爱戏码,偏偏这个行事黏黏糊糊的王爷又横梗在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钮祜禄·甄嬛回宫”前面。

 

在很多人眼里,“恋爱脑”的果郡王才是甄嬛搞事业的最大绊脚石。这样傻白甜的角色,在一部人精遍地的宫斗剧里,仿佛是个bug一般的存在。

观众一看到他,简直恨不得立刻手动斩断他和甄嬛的情缘。

果郡王不是头一个在经典剧集里被嫌弃角色。说起让人一言难尽的老剧配角,《还珠格格》里沦为表情包宝藏的蒙丹怕是比谁都更有发言权。

 

他和香妃的“熨斗爱情故事”,已经成为每年暑假《还珠格格》重播时的经典废片。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如果光从剧情来看,这一段皇帝女儿撺掇给自己老爹戴绿帽子的故事其实十分符合观众求刺激的重口味。

 

关键就在于,蒙丹的“狂躁症演技”,让这个角色生生从一个深情男儿变成暴力输出罪犯。

但凡他一出现,不是随机挑选一个幸运观众切磋武艺,就是在众人的围观下殴打自己。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观众完全摸不清这个角色什么时候会爆炸——

 

会宾楼跟小燕子初遇,笨手笨脚的小燕子把整盘菜扣到了蒙丹身上。

 

本以为一场大战不可避免,没想到面对小燕子的言语挑衅,蒙丹就只是静静瞪大双眼,仿佛在用目光杀死对方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蒙丹可能才是瞪眼式演技的鼻祖

在这种灵魂震慑式演技的支配下,观众一看见蒙丹,就能脑补出瞪眼——发疯——冷静下来的链式剧情。

 

再一脑补这个易燃易爆的火药桶居然能获得全剧颜值天花板香妃的倾心,大家更是恨不得拿走编剧笔亲自修正这段剧情。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全剧能让人气到这个份上的,也就只有皇后和容嬷嬷“两大恶人”的洗白现场了。

 

毕竟从这届观众的看剧口味来看,对反派的强行洗白,堪称逼人弃剧的一大雷区。

 

而皇后和容嬷嬷在第一部的洗白和在第二部的重新黑化,前者是为了安排一个大团圆结局,后者是因为缺少反派剧情推进不下去。

 

反反复复,不过都是琼瑶阿姨百忙之中敷衍观众的手段

如今看来,要不是这些剧情可以跳过,观众寄给编剧和剧组的刀片,怕是已经堆成了小山。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观众对老剧的片段式脱敏,还常常是“与时俱进”的。

当年那批爱情至上的琼瑶剧,包括《还珠格格》在内,放到现在来看基本都逃不过现代价值观的审判

什么“我不是来破坏这个家庭的,我是来加入这个家庭的”“你失去的只不过是一条腿,可紫菱失去的是爱情啊 ”……

 

这样赤裸裸违背伦理的发言,不但穿越时空震碎了如今观众的三观,而且让他们深深地陷入到了对自己童年回忆的怀疑里。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所以,当渣男教父何书桓第100次在如萍和依萍之间摇摆不定的时候,观众早就学会如何用手里的鼠标替他的爱情做一个了断。

 

更别提《还珠格格》里半路杀出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知画,不但硬件上碾压小燕子、讨长辈喜欢,而且就连永琪都对她充满了欣赏。

 

在这出“渣男五阿哥现形记”里,观众一边为知画的高段位暗自不爽,一边被永琪“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海王行径气得疯狂吸氧。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不知道琼瑶笔下的男男女女是不是代表了一个年代真实的爱情价值观,不过可以肯定,如今的观众早就不吃“渣男渣女”这一套了。

《武林外传》小郭离开客栈,秀才“出轨”无双的片段,就因为在官配之外横生枝节,高票当选了观众最想跳过的情节之一。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说是出轨,实际上是秀才的一厢情愿

说实在的,虽然《武林外传》的核心从来不是爱情,但吕秀才盘算纳妾这段三心二意、自以为是的表现,确实挺招人烦。

 

更何况,这些意外加入的剧情和角色,也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撼动了很多人心目中这部剧最宝贵的东西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看到佟掌柜偏袒无双,观众除了同情郭芙蓉之外,对“圣母心泛滥”的其他人也气不打一处来;

金湘玉登场的时候,这个完美版的佟湘玉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众人的信任,让观众觉得既憋屈又可怕;

 

佟掌柜吃了千年人参,又是折腾客栈的其他人又是老白闹分手,看得人又急又气。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同福客栈的魅力就在于人和人之间温暖微妙的关系,那些被讨厌的片段,恰好破坏了这层关系。
这种害怕波折剧情的心态,大概源于这届观众对于影视剧中虐心情节的PTSD。
人们对剧的期待往往是和现实相反的。
 
现实里厌男,在剧里幻想甜甜的爱情;现实里对甲方的颐指气使屁都不敢放,在剧里希望主角指着客户的鼻子骂娘。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那些被N刷的剧更是这样。
 
因为熟悉剧情,对于观众而言,观看这些电视剧的状态早就不再是看新剧时的审美和猎奇,而是更接近于一种被陪伴的需要
所以,那些阻碍观众搭建理想世界的片段,当然会被毫不留情地踢出反复观看的行列。
 
《仙剑奇侠传三》里茂茂割肉换粮的片段是这样——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割肉之后,为了不让人看出来,茂茂用稻草填充自己的身体。
 
这部以主角景天从市井小混混成长成一代大侠为主线的仙侠剧,本质还是传统的升级流爽剧。
 
而茂茂这一段悲情的根源在于,能力微小、心愿渺小的主角小弟,为了成就大侠的伟业牺牲了自己,并因为这种牺牲无缘最后的happy ending。
 
你看,即使是在爽剧里,善良的小人物也未必能获得什么灿烂的结局。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亮剑》里警卫员魏和尚的惨死更是这样。
 
别看如今的《亮剑》早就在互联网上成为了鬼畜和表情包的代名词,但其中却有更多桥段让猛男落泪。
 
相比于李云龙老婆秀芹自我牺牲的壮烈、骑兵连连长孙德胜死于战场的血性,在日军投降前夕被土匪劫杀在送信路上的魏和尚,死得太过意外,让人措手不及。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现实世界的冷血无情早就把观众折腾得够呛了,电视剧里的世事无常,自然是能跳过就跳过了。
这些剧情当然算不上是败笔,只不过在特定的剧里,让人横看竖看都觉得过于残忍。
 
更残忍的是那些把观众心中美好的东西撕碎的片段。
让直男集体破防的尹志平玷污小龙女,试问哪位正义人士看完不会拳头梆硬?
还有看一遍血压升高一遍的梁山泊之耻——宋江招安,在当年甚至把观众直接气到住院。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虽说那些被反复怀念的老剧早就在无数次的观看中证明了剧情的吸引力,不过这些需要自备速效救心丸的片段,命不够硬的观众还真不敢反复观看。
 
对特定桥段的屏蔽,有时候也是一种出于理想化的情感需要做出的个人选择。
就像《请回答1988》被坚定的狗焕党们排斥的最后两集。
 
无论重温几遍双门洞的故事,在他们的心目中,德善和两个男孩最完美的关系,永远都是选谁都可以但又谁都不选的时候。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对于1988的十级学者们来说,它更像是每个人心目中一段温暖的回忆,没有、也不该有确切的结局。
 
也有网友说过,当他一遍又一遍地重温那些情节烂熟于胸的老剧,最惆怅的就是当故事走向尾声,有一种曲终人散的伤感。
 
很多老剧其实都是一样。
看《西游记》,有人讨厌唐三藏人妖不分逼走孙悟空的“三打白骨精”,有人却害怕师徒四人取经归来各自修成正果的大团圆结局;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看《父母爱情》,有人一定会跳过自私自利的江昌义一路顺风顺水的剧情,但也有人不想看到江家儿女各自成家,安杰和江德福的故事落幕、双双衰老。
 
看了100遍《甄嬛传》,这段剧情打死我也不想看
不过幸好,跳过这些不想看的片段,观众依然可以从故事的最开始无限循环下去。
看老剧的快乐就在这里了。
 
尽管这些老剧身上的特质——优秀的剧情、精湛的演技、良心的服化道——并非不能在更新的剧里找到相似的身影。
 
但相比起来,新的东西似乎总是“没有内味儿”。
 
说到底,这也是另一种时代的滤镜。
 
毕竟,被来来回回盘了这么多遍,再怎么麻赖的剧情,都该带上这届观众的私人定制电子包浆了。

发布者:洛雪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ztxs.com/archives/entertainment/movie/6212

(1)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5:34
下一篇 2022年5月12日 下午8:43

相关推荐

  • 我们被骗了36年!《西游记》幕后曝光:最好笑的部分在这里哈哈哈哈

    前阵子,86版《西游记》上了热搜,近2000万人围观,10万赞热帖直接开笑: “西游记幕后也太好笑了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你单知道《宝莲灯》里的二郎神喜欢棒打鸳鸯,却不知道《西游记》里的二郎神连自己的桃花都打。 因为长得勇武帅气,二郎神的演员林志谦,在当时深受许多单身女演员青睐,甚至有人大老远地从福建跑到北京看他。 但他不仅不来电,还有句名言:“好好一个...

    2022年6月20日
    6000
  • 《甄嬛传》在线观看1000遍,人都变成什么样了?

    今年是《甄嬛传》开播第11年,“《甄嬛传》平均每年能为花儿影视带来一千多万收益” 的新闻又唤起无数粉丝观众关于这部剧的感慨。   借用剧中台词:《甄嬛传》这一部剧,算是保了乐视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就在前几天,拥有6万多组员的的甄嬛传小组举办第一届嬛学家统一执业证书考试。   人物众多、细节丰富的甄嬛传为“列文虎克式”追剧提供空间,十级爱好者在孙俪放大的眼...

    2022年5月18日
    7000
  • 当电影院脱离“人世间”后

    疫情的第三个年头,传媒行业依然看不到寒冬的尽头。 根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止4月30日,全国营业影院总数8140,全国影院营业率67%,甚至有“部分城市”影院营业率在5%以下。 当然了,生活在“部分城市”的居民可能也不关心电影院开没开门,毕竟大家目前都在紧锣密鼓的喜迎复工复产。 好片不想上,上的不好看 “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进军电影业吧?” 诚然,疫情对一切...

    2022年5月25日
    2000
  • 豆瓣8.8分《让子弹飞》:感悟过善变的人性,方懂得执着的可贵

    最近又看了一遍《让子弹飞》,感触颇深。相比10年前的自己,对这部电影有了更多理解。在豆瓣上,《让子弹飞》的分数是8.8,已经算是很高的分数了。如果打开弹幕,会看到满屏幕的讨论。一部电影历经10年依旧热度不减,很难得。 当初看这部电影,是朝着喜剧标签去的,看完之后笑是笑了,却有些地方没懂。随着知识增长,阅历提升,回过头再看这部电影时,被其深深震撼。通过查资料了...

    2022年5月10日
    8300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