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首先给大家一个新品牌营销分析工具,销量/声量四象限图:
大部分品牌都是从D象限,经由C到A,要么是经由B到A,要么是停留在C或B;
可以说大部分品牌都是B、C、D的状态。
分析原因,处于B的情况,需要扩大的是品牌的声量,让更多的客户知道。
或者扩充更多的渠道,提升销量,但是扩充渠道已经遇到瓶颈,在此时,放大品牌媒体和渠道声量是一个重要手段。
放大声量,我们要分析下,我们的口碑好不好,如果口碑好,留存率和复购率就会高;
口碑超好,净推荐率就会高,用户还会带来新用户,渠道还会裂变新渠道;
如果口碑不好,放大声量可能会加速我们品牌的死亡;我们做品牌重点就是留存和复购,只有留存和复购,品牌传播、渠道、终端促销的成本投入才有意义。
所以,放大声量前提是我们的产品口碑,用户体验后的反馈,这个是我们放大声量的前提。
第三点,放大声量,我们还要分析下客户认知/心智,是否能形成有效沉淀,所谓有效沉淀,就是品牌联想。
客户一旦有需求,能想起你,选择你。这就需要看下我们的品牌定位,是否有效,传播策略是否正确,这就是品牌营销部分。
用户认知教育和维护,通过传播、推广、服务不断强化,最终在用户心智中留下深刻的记忆。
很多品牌虽然有好的口碑,但是因为定位不清晰,表达不对。
花了很多钱做传播,但是因为定位不对、品牌卖点和特性表达不准确、不清晰、不吸引人,或者传播的渠道和策略不对,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所以,一个品牌从0到1,最好有一个正确清晰的品牌定位,正确有效的传播策略,良好的口碑。
这样在你发展客户、扩充渠道的同时,不断地积累客户,留存、复购、裂变,同时口碑积累和分享带来更好品牌的声誉。
有效的品牌定位,持续地抢占和强化客户心智,形成用户心智预售、记忆和复购,才算真正成为一个品牌。
02
前面是讲了提升品牌声量,下一期说说提升销量。
销量这件事,就两个手段:To B,合作更多匹配的渠道;
To C,发现更多匹配的客户;其实后者,本质上也是第一种,因为你要获取客户,需要找到匹配的媒体和终端场景。
通过一些活动策划或者销售直接沟通客户,来获取客户,只不过是通过媒体或者终端场景,自己做营销策略或销售团队直接与客户沟通来直接获取客户。
第二种要求你要么有很强大的互联网营销中流量打法的能力,策划创意的内容或活动,媒体投放获客,要么直接成交,要么引流到业务员私域,业务员成交;
或者你有很强大的销售团队,通过线下地推、电商店铺(阿里、京东、拼多多、小程序等)、直播电商、短视频带货、电话销售,微信直营,社群营销等营销手段,直接与客户沟通。
03
To C要求是你有很专业的销售团队,或者很强的互联网营销获客的能力;如果这两者你都没有,那么,To B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也是很多小品牌普遍采用的营销打法。To B也可以分为两类:
一种是与线下各种渠道和终端合作,比如大型商超、连锁门店、批发市场等;
第二种是自己招商,招募经销商、代理商、加盟连锁等。
第一种,要求你有专业的BD,与各种渠道打交道的经验,这种玩法比较简单,但是门槛很高,可控性差,需要渠道铺设垫资,因为结算账期,现金流差。
这些渠道选择了你的品牌,但不一定主推,主推不一定推得好,通常需要你有专业的营销策划,促进终端动销,同时还有专业业务员或者导购促进自己品牌在渠道的动销。
总之,抢占渠道的货架、抢占陈列、抢占渠道的推荐成为这种类型渠道合作的核心。
这种玩法代表:深度分销、异业联盟、批发、KA、社区连锁、电商、直播;
第二种,有专业门槛,是组织营销,需要你有招商和培训团队,但这种渠道可控性强,渠道推力很大,招商收钱,所以现金流好。
这种打法,培训和招商同等重要,代理商没有足够专业能力或者客户资源,如果没有专业的培训和帮扶团队,很多代理商经营不下去,停止或者关店,造成品牌声誉的负面,反噬影响品牌后续的招商。
这里玩法代表有三类:加盟连锁、直销、微商。
每家企业,你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哪条路径,哪种销售模式,是每个操盘手首先要想清楚的。
C私域,直营型私域。
to C型私域营销,品牌直接面对消费者,时下流行的DTC(direct to cutomer)模式。
由品牌方组建直营销售、导购或客服采用微信、小程序、公众号、APP等互联网工具对客户进行销售和服务。
这类玩家,主要是以连锁门店、传统电商、直播电商、微信电商、DTC品牌这五类玩家。
要么拥有大量自有公域流量、线下私域流量或者通过技术、运营、投放获取流量的品牌方,通过直营私域销售团队来进行销售和服务。
没有任何小B代理商环节,直接面对消费者。
C私域,核心能力是在如何以低成本获取更多精准流量。
销售团队的成交话术、团队管理等这些非常容易打磨成熟,流程化、标准化去运营管理。
只有流量这个环节,不稳定、不可控,流量的稳定供给才能保证销售团队的稳定和积极,流量忽多忽少非常影响销售团队的工作状态和信心,从而影响销售。
电商玩家,通常是把自己电商的客户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夹包裹卡、短信通知、电话通知,来就行导流。
实体门店比较简单,通过线下门店消费场景,在用户服务和交易过程中,通过扫码福利来导流。
还有一些比较专业的玩家,则是通过大规模投放获取精准流量,比如头条、百度、抖音、公众号等,这些要求投放团队特别专业。
总之,C私域,玩的就是流量和转换率,抓好这两个环节,整体运营会比较稳定;而B私域,就大大不同了。
发布者:洛雪儿,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ztxs.com/archives/industry/marketing/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