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01
最小化可行性产品,是能满足使开发团队用最小的代价实现的一个产品,并能最大程度上了解和验证对用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用最快的方式、最少的精力完成“开发——测量——认知”的反馈循环。
关键词:核心、简易、可用
MVP ≠ 低质量/无设计感的产品
①拒绝成为定位、目标人群、业务逻辑不清晰的借口
②配合敏捷迭代,小步快跑,拒绝修修补补。
③明确项目上线节点/产品功能范围
最小化原则与方法
02
1、确定产品定位与目标人群
明确产品的目的,如果不明白谁是产品的目标人群,将也无法把握产品质量。
2、明确原始需求
找到目标人群最原始的需求。
工具型MVP:满足最基础对工具的需求;
内容型MVP:满足基础内容展现;
3、明确上线时间/产品功能范围
将一个明确的上线时间或者产品功能的完成设定为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的完成标准,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4、至少规划三个版本的迭代内容
至少规划三个版本的迭代内容,而不是“等产品上线后看看会发生什么情况”再来决定后续的迭代路径。
构建最小化可行性产品的方法
03
1、最小化流程中的步骤数
尽量减少用户需要操作的步骤,包括一次点击、一次填写、一次跳转。
2、最小化所需时间
尽量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如果等待时间不可避免,可以释放用户,比如,等待过程中,页面可以继续操作
3、最小化产品功能数
围绕原始需求,先横向精简功能模块,再纵向精简功能点
4、最小化每个页面上的元素
根据KANO模型,哪些元素是必须要显示的?哪些元素是可以不用显示的?
如何验证MVP产品? 04
寻找对互联网产品认知较少的人群,让他们去使用,看是否可以完成关键业务。
2、让用户复述产品用途和原理
让用户在体验产品之后,告诉你他对产品的理解是否符合你的预期。
总结:最小化产品要认真对待,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能敷衍了事。
发布者:糖太宗,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ztxs.com/archives/product/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