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x00 前言
Hexo 是一个快速、简洁且高效的博客框架。Hexo 使用 Markdown(或其他渲染引擎)解析文章,在几秒内,即可利用靓丽的主题生成静态网页。
0x01 安装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子系统 Ubuntu 18.04
使用apt install nodejs && apt install npm 安装之后npm不能用
通过源码安装,npm也不能用
node还好,npm就是不能用,最后通过nvm安装成功
安装node + npm
- 安装nvm
1 2 3
- 使用nvm
1 2 3 4 5 6 7
//如果想把某个版本设为默认,可以这么做:
- 换源
官方源可能会被墙,需要换源
使用源管理工具 nr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npm i -g nrm # nrm ls * npm ---- https://registry.npmjs.org/ cnpm --- http://r.cnpmjs.org/ taobao - https://registry.npm.taobao.org/ nj ----- https://registry.nodejitsu.com/ rednpm - http://registry.mirror.cqupt.edu.cn/ npmMirror https://skimdb.npmjs.com/registry/ edunpm - http://registry.enpmjs.org/ # nrm use taobao //切换淘宝源
安装git
1
|
|
安装hexo
1 2 |
npm install -g hexo-cli
|
0x02 简单使用
初始化 init
安装 Hexo 完成后,请执行下列命令,Hexo 将会在指定文件夹中新建所需要的文件。
1 2 3 |
|
新建完成后,指定文件夹的目录如下:
1 2 3 4 5 6 7 8 |
. ├── _config.yml //配置信息 ├── package.json //应用程序信息 ├── scaffolds //模板文件夹 ├── source //资源文件夹 | ├── _drafts | └── _posts //文章 └── themes //主题文件夹 |
更换主题
创建 Hexo 主题非常容易,您只要在 themes 文件夹内,新增一个任意名称的文件夹,并修改 _config.yml 内的 theme 设定,即可切换主题。一个主题可能会有以下的结构:
1 2 3 4 5 6 |
. ├── _config.yml ├── languages ├── layout ├── scripts └── source |
_config.yml
主题的配置文件。修改时会自动更新,无需重启服务器。
新建文章 new
1
|
|
新建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设置 layout 的话,默认使用 _config.yml 中的 default_layout 参数代替。如果标题包含空格的话,请使用引号括起来。
生成静态文件 generate
1
|
# hexo generate
|
选项 | 描述 |
---|---|
-d, –deploy | 文件生成后立即部署网站 |
-w, –watch | 监视文件变动 |
启动本地服务器 server
hexo3.0 把服务器独立成单独的模块,需要先安装才能使用
1 2 3 |
|
选项 | 描述 |
---|---|
-p, –port | 重设端口 |
-s, –static | 只使用静态文件 |
-l, –log | 启动日记记录,使用覆盖记录格式 |
部署 deploy
Hexo 提供了快速方便的一键部署功能,让您只需一条命令就能将网站部署到服务器上。
先安装hexo-deployer-git
模块
1 2 3 |
|
参数 | 描述 |
---|---|
-g, –generate | 部署之前预先生成静态文件 |
在 _config.yml
中修改参数,可以同时使用多个deployer
1 2 3 4 5 |
deploy: type: git message: "Update My Blog" branch: master repository: [email protected]:Pa55w0rd/pa55w0rd-new.github.io.git |
清除 clean
1
|
|
命令简写
1 2 3 |
|
0x03 jekyll 迁移至hexo
把_posts
文件夹内的所有文件复制到 source/_posts
文件夹,并在_config.yml
中修改 new_post_name
参数。
1
|
new_post_name: :year-:month-:day-:title.md
|
发布者:常山赵子龙,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ztxs.com/archives/science/technology/11504